
岭南文化源出中原,同属中国文化渊源始祖,因历史的原因,经历了吴越、楚汉、南越、南汉、明清等五朝以及近代各个历史阶段的众多文化艺术风格,加上岭南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温暖多湿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更孕育了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和气质,再结合长期园林实践的发展,使岭南园林创造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岭南园林。岭南位于我国南部,古属百越之地因为北靠五岭,所谓五岭是指大余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萌诸岭;南临广东(珠江三角洲)、广西(梧州至南宁西江沿线)而称之谓岭南。如今,随着岭南文化的发展,园林也随之而发展,现今的岭南应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港澳地区。因此,岭南园林也就包括上述地区的园林。
近年,因为岭南地区原来建造假山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广东来自英德所产的英石、有的用太湖石、有的用透水石(浮水石)、有的用黄蜡石来做假石山。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之后,因这些石料经长时间开采,大多数石山的贮藏量已不多,而且这些石料是一块一块(完整大件独立石料更加缺乏)全靠人工一块一块加工砌叠而成,而且气势不够宏伟,在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大都市,这种手作式假石山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对开山采石的限制,传统叠石假山所需的天然石源日趋减少,特别是在岭南地区,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更加显得突出。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山艺术也出现了新的风格。在 20 世纪 60 年代,广东园林园林工程设计师逐步发展成改用水泥、红砖、钢筋等建筑材料来进行的立体假山造型,再加上用颜料来进行塑石假山石面的装饰,标志着我国假山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既能体现假山艺术的特点,又具有时代感。追根溯源,塑石假山是在继承发扬岭南园林的传统灰塑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假山技艺发展的漫长时间里,岭南园林的匠人们早在百年前,就已发展出了不受材料和空间限制的塑石假山工艺的雏形,只是规模较小,一般都是配合着假山来作。*初是灰塑,以绘画为蓝本,在建筑的墙上用泥灰进行浮雕式的灰塑假山创作,完成后的假山与动物、花草等构成一幅盆景式的立体图画。在岭南四大名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禹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中都存在着传统灰塑工艺的身影。苏氏山水主营:景观工程,假山制作,人工瀑布,人工喷泉,佛雕制作,假山假树制作,GRC假山瀑布工程等。